6:30 沈北新區大隊執勤民警王譯峯正在沈北新區102國道懿路聯防聯控檢查點開展工作。李浩攝
2021年1月15日,伴着一場冬雪,橡樹灣二期隔離23天后解封,一下子變得刻骨銘心。這是瀋陽人抗疫成果持續向好的一個縮影,同樣在這一天,不同時段不同崗位的人們仍在繼續堅守。今天,我們的記者用鏡頭記下他們的身影,儘管這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瞬間,但我們相信,每個瀋陽人一起抗寒戰“疫”的這些日子,將會在每個人的心中留下一張張面孔、一段段故事,激發出戰勝一切的無窮力量!
02:00
市場
地點\皇姑區新隆嘉生鮮超市明廉店門前
果菜都充足價錢也不貴
飄雪的沈城還在沉睡中,超市門前駛來三輛裝滿蔬菜等各種生活必需品的貨車。店長王貴賓跟店員們早已在門口等候,卸貨、清點、上貨架……一天的忙碌就此開始。
當天到店的貨品有白菜、土豆、蘿蔔、菠菜等。王貴賓告訴記者,每天到店的貨品都在12噸左右,店內保證上百種新鮮蔬菜供應。
早上7:00,消殺結束正式開店迎客,店內一次限流30位顧客。顧客唐先生買了菠菜、油麥菜、荷蘭豆和一小箱橙子,橙子售價每斤3.9元。“雖然住在重點管控區域內,但買東西很方便,我一般一次買一家人三天的貨品儲備量。”唐先生説。
上午9:30,6輛保供專車從明廉店出發,開往管控區的集中隔離小區,車內滿載各類新鮮蔬果,新隆嘉的這6輛保供車每天售貨時間從9點半到18點。
同一時間,瀋陽十二線農產品蔬菜批發市場內,業户邊師傅剛送走的一位飯店採購員,購買了油菜、角瓜、韭黃等幾十斤青菜。邊師傅説,疫情防控以來,這裏的蔬菜供應一直很充足,白菜、土豆等冬儲菜,油麥菜、黃瓜等新鮮菜應有盡有。
瀋陽日報、沈報全媒體記者王曉婷/文
李浩/攝
06:00
家園
地點\皇姑區明廉街道明西社區
由“中”變“低”堅守繼續
“從1月14日起,皇姑區明廉路博客地帶小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。”明西社區黨委書記牛傑長出了一口氣。在重點管控區內,這是明西社區服務的9個園區中唯一一個“中風險”。
從2020年12月31日小區封園至今,10餘位社區工作人員,50多位志願者,在園區400餘位居民的配合下,用14個日夜的堅守和努力,迎來了這場階段性的勝利。牛傑説:“目前防控仍嚴格按照之前的標準在做,各項工作還在繼續,還要再堅持7天才能視情況解除封閉。”
1月15日凌晨,沈城下了入冬以來第一場大雪。早上6點不到,牛傑和同事們就組織各園區物業和志願者們一起除雪,對接醫療檢測組,在十幾個微信羣裏發通知,請各小區居民做好準備。因為從8點半開始,重點管控區就將啓動第五輪上門入户核酸檢測。
“還有一位癌症患者需要一種特藥,必須得我們去管控區外的醫院才能開出來,而且必須今天送到居民家……”説着説着,牛傑小跑起來,她要趕着去對接下一項工作了。“等到最安全的時候,我們再一起慶祝!”她説。
瀋陽日報、沈報全媒體記者葉青/文
張文魁/攝
07:30
期待
地點\瀋河區南塔街道溪林社區
愛情遇上疫情我們一起加油
社區幹事張馨心早早來到單位,她和同事們都默契地提前到崗開始除雪,小張的“跟班”——她的未婚夫劉嶢也來到社區,二人並肩除雪。前一段時間,張馨心因為腰脱住院,一出院就趕上全民核酸檢測,社區書記田海燕讓她在社區裏值守,可小張忙裏忙外一直沒閒着。未婚夫劉嶢第一時間報名成為志願者,陪伴未婚妻,一起堅守在一線。
從2020年12月31日開始,劉嶢就參與到社區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中。引導居民有序排隊進行核酸檢測採樣,幫助整理相關資料,成為社工們的“後勤保障人員”。
1月2日22時45分,小張發了一條消息到朋友圈:“2021年1月2日,原本是個值得紀念的好日子。現在為抗疫更成了難以忘記的日子,持續奮戰中……”配圖是穿着情侶裝的她和他。原來,1月2日原本是兩家吃訂親飯的日子。
趁着除雪的間隙,小情侶以雪地為畫板,畫出了漂亮的愛心,中心還寫上了“加油”二字。“我倆原定的婚期在今年5月,看現在的情況,我們的婚禮應該可以如期進行了!”
瀋陽日報、沈報全媒體記者張晶/文
李浩/攝
11:00
檢測
地點\核酸檢測採樣點
兩個小時採集近200樣本
上午9點,南京一校教育集團同澤街分校核酸檢測採樣點,陸陸續續有人前來採樣。一樓走廊內,三名和平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嚴陣以待,前兩人負責核對採樣者身份信息,然後在名單上打√,大聲報號、念名,另一人根據號碼和名字,取出採樣管,交給檢測人,並指引他們到檢測區。檢測區內,三名採樣員一上午始終站立着,為每一名採樣者做好咽拭子採樣流程。“小朋友,張開嘴,很快就好。”對待小朋友,她們更加細心。兩個小時裏,已經採集了近200個樣本。
和平區太原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體檢科醫生孫絲露,從1月1日就加入到這個點位的採樣工作中,這次她利用休息時間,回來幫忙疏導現場人羣。她説:“最初的時候,每天採樣量都在七八百人左右,重複着採樣動作,是感到有些累,但後來就習慣成自然了。”南站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兒保科醫生張曉丹對記者説:“雖然接受咽拭子採樣的人會感到一些不舒服,但很多人在採樣後會對我們説,你們辛苦了。他們的理解,讓我既感動又欣慰。”
瀋陽日報、沈報全媒體記者嶽雨/文
李浩/攝
20:00
守護
地點\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康復病區
在康復病房靜待回家
護士長周俊傑終於在這個時候忙完了一天的工作,開始整理護理記錄,“這兩天陸續有患者治癒出院,每次有轉過來的,病區裏可熱鬧了,大家互相加油:最艱難的時候我們都熬過來了,一起等待勝利吧!”
其實,周俊傑的工作從一大早就開始了,交班不久她就在走廊裏開啓了“小喇叭”模式,招呼患者們出來做操:“康復病區都是從治療病區轉過來的治癒出院的患者,在這裏康復治療及醫學觀察14天。”
“這裏20多個‘舍員’年齡跨度很大,上到七八十歲,下到十多歲,護理工作雖然很繁重,但看着大家都一點點好起來,每名醫護人員都幹勁兒十足。”周俊傑説。
領大家做完操,周俊傑又接到治療病區“接患者”的通知,“太好了,又有4例患者治癒出院。”説完,周俊傑開始忙了起來:給患者安排房間和患者服,看看拖鞋是不是防滑底,給睡眠不好的患者準備防噪音耳塞,向治療病區的護士長了解這些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情況……
安排好新進到病區的患者後,周俊傑到3號房間找小女孩嘮嗑兒,“這個女孩不太愛説話,平時就是玩手機,我沒事兒過來嘮幾句。”
瀋陽日報、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樊華
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供圖
22:00
值守
地點\瀋陽北站
守沈城門户保出入平安
夜已深,但艾鑫依舊在北站執勤。32歲的艾鑫是沈鐵公安的一名民警,同時也是瀋陽北站“愛心服務隊”的負責人。他不但為旅客解答問題,還經常扶老攜幼、幫扶救助,及時化解各種爭吵、糾紛。22時,他帶領民警在車站候車區、進出站口等部位巡邏巡視,協助客運、衞生防疫部門做好旅客體温檢測、信息登記等工作。
疫情期間他組織醫學專業的民警為其他同志講解口罩佩戴方法、七部洗手法,消毒時消毒液和酒精不能同時使用等具有專業性的防護知識;他利用休息時間主動收集疫情病毒相關科普類視頻資料,通過隊內微信羣,組織民警網上學習觀看,強化自我保護意識。
瀋陽北站派出所在疫情防控期間增派警力,確保“出警警戒圈1分鐘、核心圈30秒”。每天投入警力40餘人次,日均處理警情50餘起,處理涉疫案事件百餘起。同時,增加科技化信息化安防措施,啓動站區安防機器人、鷹眼高清攝像頭全天候值崗,做到“人防+技防”。
瀋陽晚報、沈報全媒體記者楊碩
資料圖片